珊珊(好居网用户) 3235天前 / 阅读 :
【好居网】第六届中国(广州)衣柜展举办期间,主办方在展馆负一层开设“定制家居·智造工社”主题展区,以“智能+制造+工厂+工业+社区+合作+分享”为主旨,10家产业链的优质企业集中展示一站式“智造”流水线,为中国定制家居“工业4.0”探路。
乐居生活总经理荣亮、天湘板业总经理刘承恒、锐诺数控总经理王翠波、豪田机械总经理张晓科、霖环保董事长曾广文、家纳五金总经理陈汉光、华立封边副总经理王堂新、三维家软件销售总监黄金丽、唐龙品牌策划总经理包晓峰、普林艾尔电器董事长叶海林等人参加了此次主题讨论。
当前“工业4.0”概念比较火,您对这个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包晓峰:“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体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目前“工业4.0”已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其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曾广文:“工业4.0”概念来源于德国,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在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工业4.0”必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王翠波:“工业4.0”这个概念在国外炒得是比较火,国内大家对这个概念也有一些了解,但是具体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我们的自动化到了什么程度。目前来讲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也没听说哪家企业把“工业4.0”理解并贯彻得比较透彻的,就是说还没有一个大家能够看到的版本或者是样板。
因为我们企业本身是做定制家居生产线的,所以关于定制家居这一块的“工业4.0”我理解的概念是:从它的板材进入到生产线一路流下来板材不用落地,自动能够完成一些系统的识别之后完成整个后续的一个生产和包装的一个过程。目前来说,我们还没达到“工业4.0”,还是3.5的样子。我们锐诺数控完成了前端的开料、打孔、垂直孔,包括它的开槽、异形开料,在这些环节上可以依次完成,到后续的分编、中间转接的这个环节当然还需要人来做。分完编之后到排钻上,在排孔的这个环节,目前还需要我们人手来做。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这个过程也能够用机械代替。到时可能就需要我们具备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来支撑所有运作。等到我们有了这些信息量的时候,我们离真正的“工业4.0”就不远了。
张晓:我理解的“工业4.0”是建立在工厂自动化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来促进消费者和生产流程的自动化衔接,从而带来更加高效的生产运行。
刘承恒:我对“工业4.0”理解有几点:一是表现在技术应用的层面,而不是技术的时代。因为在技术的层面上我们早就已经达到了实现“工业4.0”的水平,比如:物联网技术、服务互联网技术、智慧工厂技术、智能零件、智能产品、3D打印等,这些技术已经不同程度地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之中。二是要有无处不在的连接。在数字信息化的基础下,主要体现于人机互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三是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工业系统。“工业4.0”总的来说就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
荣亮:首先我认为“工业4.0”这个概念是比较大的。我们是做定制家居的,我觉在定制行业“工业4.0”应该是一个体系,就是把整个的的产业链融合起来,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地帮助我们整个行业产业链融合到一起,让我们的产品可以更加简单、更加快速地制造出来。也就是说,“工业4.0”可以把整个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系统地连接到一起。
黄金丽:因为我是负责销售这块的,所以我想谈谈“工业4.0”在销售中的应用。销售中的“工业4.0”就是把各个环节中的工具串起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前门店的销售是单一的,现在则是多元化的,而且是带体验式的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前是不想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现在则是反过来去引导消费者了解整个生产流程,使消费更放心地购买相关的产品。
叶海林:“工业4.0”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与其说传统行业如何拥抱4.0,不如说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当前国内的大部分传统企业都还处在工业2.0和工业3.0之间。目前有实现契机的或许只有海尔的互联工厂和富士康的机器人车间等。因此,我们任重道远。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夯实基础加速企业转型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将增加自动化设备投入,提高人机交互比率,不断提高工厂的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客户信息、生产信息、物流信息的互通,促成热泵干衣柜研发、生产、销售的快速反应,达成衣柜行业客户产品短交期的要求;打造柔性生产线,提高生产的精益化水平,满足终端顾客对热泵干衣柜“多品种、小批量、个人定制”的产品期望。“工业4.0”是一个指引,“个性化与服务消费”是大势所趋,未来等待着我们去实践。与“智造工社”的合作,是一次新的尝试。我们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绝对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希望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堂新:我理解的“工业4.0”就是“互联网+制造业”,把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在这个概念的推动下会产生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实现“工业4.0”关键要做到工厂、生产、物流和服务四个方面的智能化。
陈汉光:“工业4.0”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正视,并迎难而上。“工业4.0”是对我们传统生产观念的一种颠覆,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作为企业,应该顺势而为,紧跟时代发展。
相比于国外,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什么水平,遇到了哪些瓶颈?
包晓峰:我国制造业虽然占据全球较大的比重,但却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广而不精,这都需要在精致方面做文章。我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缺乏自主创新力,核心技术的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我们的能源利用率也不高,浪费和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许多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层。现阶段制造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企业只是在做信息化建设,像现在的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在制造业还没真正做到很好的应用,打造制造强国尚需时日。
科霖环保曾广文:相比国外,我国制造业处于2.0-3.0之间。贯彻“工业4.0”遇到种种困难,特别是制造设备与人才缺少的瓶颈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中国是个制造业王国,但大而不精,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力,机器设备远不如其它发达国家,像现在的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在制造业还没真正做到很好的应用,打造制造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王翠波:我进这个行业也有15年了。之前我听科凡的林总讲过,从事一个行业7年属于专家,从事15年以上就属于骨灰级的专家了。目前中国定制家居制造业这个领域最大问题还是数据,可以转换成生产的一个数据。数字信息化的生产也属于制造的一部分。据我所知,国外的生产设备和软件更多是模块化或规模化。我们国内还没做到这个程度,可能跟我们的国情有关。今年,全屋定制在我们国内推得很火。全屋定制涉及到更多不同的尺寸、不同的板件、不同的孔位等的信息,如何保证出来的这个生产数据是正确的,这需要我们在前端软件开发这一块付出更多的努力。
目前我国制造业最大的瓶颈还是生产规模和错单问题。未来要解决的话可能还需要我们前端的软件设计跟我们的生产设备工艺、五金连接方式、包装设备融合起来,来系统解决我们定制家居的制造问题。其实我们在某些领域比国外更有优势,只是希望国内的制造企业可以诚恳地提出他们实际、迫切的生产问题,把这个生产的问题以实际的、现场的情况为出发点得到更好的解决。
张晓:中国制造业分很多个层面,总体上讲中国制造还没有彻底解决工业3.0,很多技术和设备都依托高额进口欧洲设备来提高自动化水平,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代价!
刘承恒:今年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目前正处于“萌芽”发展的状态。要实现此国家战略,需经踏出稳稳的第一步。目前“工业4.0”战略思维缺乏是中国制造业的第一大瓶颈。很多人往往认为“工业4.0”很遥远,不现实,担心个性化制造的“成本高”、“难管理”,所以不愿意去改变或去实现。其次就是企业供应链没有实现很好的连接,很多企业家将智能化制造单单放在工厂制造上,没有想到是的高效物流信息化。智能制造不仅材料、机器设备、制造是一个系统,互联信息化工厂更是一个系统。
荣亮:阶段怎么讲呢?其他行业我也不是太了解,但是光定制家居行业来讲,从前端的原材料到设备对接,到生产工艺的对接,再到软件的连接,整个系统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时发现很困难。为什么很困难?因为每一个环节的工艺标准、设备标准,这些体系都不一样,融合起来会很困难。如果有这样一个系统可以帮助大家从原材料到设备,到最终利用生产工艺制成我们的产品形成一个规范、统一的大系统,就可以帮助我们这些做衣柜品牌的产业链企业更便捷地做好服务和生产。我觉得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黄金丽:我觉得目前国内制造业与国外相比差别在于产品的标准化,材料的利用率,加大了企业的生产难度,不便于销售时进行复制。就拿咱们的橱柜和外国的相比,国外的橱柜是没有什么非标和不非标的,全部是各种尺寸的单元进行组合。所以我认为国内的制造业需要把产品进行标准的规划,这样才能解决生产的速度和安装的难度等问题。
叶海林:在我看来,目前我国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与问题应该是如何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如何进行产品的创新。
王堂新: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劳动密集型的水平,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将严重压缩;同时生产和服务流程封闭,智能化程度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上升。
陈汉光:最大的瓶颈在于后台的支撑系统改造。“工业4.0”不是简单的更换生产设备,它牵涉到生产前前后后整个系统。你得下定换血的决心。
您认为应该如何突破瓶颈?
包晓峰:国家工信部2013年9月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工业4.0”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目标,比如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等。我认为这里道出了中国传统制造业在遭遇瓶颈时突破的一个关键思路,那就是抱团取暖、协同作战,我们在定制家居行业提出的“智造工社”,组建定制家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大联盟,集体携手拥抱“工业4.0”智能时代,就是寻找突破瓶颈的有益探索。
曾广文:提升人才素质与设备的自动化。设备是硬件,那么人才就是软件,搞好硬件的同时还要注重做好人才的培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制造企业与生产服务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广东科霖设备环保有限公司一直注重设备、人才、技术的培训和引进,一直以来,科霖环保都坚持高端产品定位,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环保服务,加大企业之间的联盟。
王翠波:突破瓶颈还是要从软件开始,从数据开始。数据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数据跟机械、跟自动化设备的对接就可以完全无缝对接了。其实大企业的改造相对来讲比较麻烦一点,像我们现在给一些中小型企业做方案的时候,就是从它前端的门店、数据端开始着手,到它的生产端的时候我们尽量减少它的错单和出错的问题,包括孔位的错误、设计的错误,到我们包装的错误,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现在软件的问题我们已经可以解决了,已经有好多的样板客户。不管是异形的柜子还是标准的柜子,再复杂都可以通过软件获得有效、准确的生产数据,有了这个生产数据再用数控自动化的设备去完成这个过程相对来讲就比较简单。
张晓:我们不能太急功近利,为了实现所谓的“工业4.0”而不择手段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左手抓工业自动化的基本功,同时右手抓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这个工具。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不应该是一切都用买来主义。应该学习中国高铁的做法,先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后自主发展,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刘承恒:每个行业中都有一些企业已经把自身的产品做得很不错了,不管是制造业水平,还是信息化技术水平都能达到不错的高度。眼下中国制造业亟需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夯实智能制造的基础,“工厂互联”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10家定制行业产业链相关企业联手成立了“智造工社”,在“工业4.0”战略思维的指导下,联合各个企业的长处,如先进设备、技术或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等,联合组成“工业4.0”的示范先锋,引导“工业4.0”战略思维顺利落地。
荣亮:目前我们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因为对接点的不一样很难实现技术共享。如果大家能在技术等各方面对接起来,那突破瓶颈就非常简单。我们正在打造的“智造工社”就是一个很好的努力方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便捷地打通产业链。
黄金丽:我觉得如果要突破这些难题,就必须从销售的前端抓起。企业应该从前端销售进行规范,从产品生产的利用率进行规范,最终实现快速生产,快速销售。
叶海林:自动化水平和产品创新这两点也是实现工业4.0的前提和手段,直接影响着工业化的进程。创新来源于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的顾客不同的个性化需要,来源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碰撞与交融。在未来商业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逐渐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企业如何去创新,如何在现有的行业中通过与他人的整合、分享寻找到自身发展的蓝海将会考验着每一个企业家的智慧、胸怀和胆识。我想衣柜行业“智造工社”的出现,也是这一时代趋势的延伸与落地实践。将衣柜行业上下游企业组成联盟,消除各自的行业界限,打破过往保守、墨守成规的条条框框,共同去“玩成”一个私人定制的衣柜产品,去实现更多的创新与更大的发展。
王堂新:需要从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化为高效的高科技生产模式,进入高端制造业领域,让自动化和信息化成为企业的基石。
陈汉光:技术更新并不难,难的是思维的转变。要想突破,老板首先得转变思维。你得接受并运用智慧去改造和利用。